捷運警察隊第一分隊分隊長郭書嘉、警員許維欽日前接獲通報於捷運劍潭站內有一名八旬老翁迷失方向躊躇不前,經捷警上前關心協助及耐心詢問與查證下,最終順利協助老翁平安返家與家人團聚。 捷警接獲通報劍潭站有一名失智老人需要協助,旋即前往處理。站務人員表示老翁獨自一人於捷運站附近徘徊遊蕩,疑似患有失智症,經捷警趨前關心詢問,老翁言詞反覆無法表達欲前往何處,身上亦無攜帶證件及手機,正當膠著之際,捷警眼尖發現其手上戴有防走失手鍊,立即聯繫協尋中心,確認其身分及住家地址,後順利聯絡上老翁的太太。因其太太年邁行動不便無法前來捷運站,為確保老翁平安返家,後續由捷警陪同搭車,一路護送其安全抵達住處。太太見丈夫安然無恙返家,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幸好有員警即時幫忙照顧,才能避免危險發生,頻頻向員警致謝,感佩警方熱心協助、即時伸出援手,得以避免意外發生。 捷運警察隊呼籲,家有年長者或失智症患者等,外出時請儘量由家人陪伴,並記得隨身攜帶身分證明文件或電話號碼,或是可以向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洽詢申請愛的手鍊,即時提供聯絡資訊已助員警迅速聯繫家屬,讓失智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溫暖的家。
為活絡在地商圈發展並推廣艋舺產業特色,臺北市商業處輔導臺北市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自主辦理2025【艋舺復古著衣派對】活動,114年5月10日於萬華51號公園開啟時光隧道,穿著復古潮衣的古著愛好者彷彿穿越時空,現身艋舺展現復古時尚,除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古著漫遊」,號召全臺古著同好自西門紅樓出發漫遊後齊聚艋舺服飾商圈,現場還結合服飾文創市集,以及音樂野餐派對與漢服體驗等一系列活動,更安排專業攝影師免費提供專屬街拍,引領民眾走進商圈感受令人著迷的時代風景,認識艋舺人文風情的同時,留下一幀屬於自己的復古記憶。 臺北市商業處陳秀華主任秘書表示 ,艋舺服飾商圈為臺灣最早發展的服飾商業區之一,隨著市場環境演變與民眾消費型態轉變,商圈從過去以服飾批發為主的經營模式,積極轉型導入多元發展,同時維持具有競爭力的商品價格與品質。市府自107年起持續挹注資源輔導艋舺服飾商圈自主辦理在地特色推廣活動,並逐年導入文化創意元素,藉由結合地方歷史與時尚潮流,成功吸引年輕族群與文化旅人參與,帶動商圈整體活絡與地方創生發展。 臺北市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林韋志理事長表示,【艋舺復古著衣派對】今年已邁入第3屆,逐漸建立品牌形象,透過豐富的實體活動吸引更多民眾親身體驗艋舺的懷舊風華與商圈魅力。另為鼓勵民眾消費刺激店家買氣,自4月起已先由前導活動暖身起跑,特約店家消費滿500元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於今(10)日抽出實用的商圈購物金及優質服飾產品等獎項;此外,5月31日前於16家特約店家出示活動網頁畫面還可享限定優惠,藉由多元促銷方式延續活動效益,實際協助商圈店家提升銷售業績。另為呼應永續循環的生活理念,市集活動融合回收手作與綠生活元素,特別安排回收布料手作課程、舊衣回收換購物金以及惜食生活推廣攤位,邀請民眾一同實踐綠色生活。更多活動相關資訊歡迎至「2025【艋舺復古著衣派對】」活動網站(連結)、「台北市艋舺服飾商圈」粉絲專頁 (連結) 及「台北市商業處-我是商Ya人」粉絲團(連結)查詢。新聞聯絡人:臺北市商業處 股 長 魏佑廷 02-27208889/1999轉6477 媒體聯絡人 張定天 02-27208889/1999轉4563大可為創意開發有限公司 蔡寒筠 0933-801-161附件一:活動海報.pdf附件二:活動特約店家名單.pdf
臺北市政府為關懷精神病人身心健康及復健狀況,並規劃於114年6月20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假臺北市立體育館辦理「臺北市青鳥盃康復之友運動會」,本次活動結合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單位共同辦理,計有34支隊伍報名、643名精神康復之友選手,展現健康活力與復健成果。衛生福利部113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慢性精神病患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人數有13萬5,154人,臺北市佔1萬5,482人(約11%)。期盼透過本次運動會,提升臺北市精神康復之友自主參與機會,減少精神疾病汙名化與刻板標籤,創造尊重、包容的社會氛圍。 今年活動的主題為「青鳥翔,癒力揚」,這是來自一位精神康復者秀秀(化名)在標語徵選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創意,象徵青鳥穿越低谷後重新振翅,迎來新的生機與轉變,充分詮釋精神康復者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復元力」的認識與實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李淑君主任表示:「憑藉多元的復健與職能治療活動,不僅能提升精神康復者的健康體能,增強耐力及注意力,更能學習溝通技巧,增進自信心,而家人及社區支持與社會同理,更是陪伴康復者走出陰霾、邁向復元的關鍵因素。」。 青鳥盃運動會除了安排疊疊樂、步步驚心等趣味競賽及折返跑接力賽的田徑體能活動外,還有精彩的表演節目,例如松德音樂創作團體,透過精神康復者原創的歌曲,加上肢體的律動,曲曲動人悠揚,彷彿置身國家音樂廳;以及文山職能工作坊,透過非洲鼓與舞蹈表演,讓康復者在熱情活力的鼓聲中,展現生命的律動;還有心湖職能工作坊的烏克麗麗樂團,以溫暖的旋律傳遞生命的熱情與希望。期盼藉由青鳥盃運動會,協助精神康復者以正向樂觀的心態面對復元之路,也期許康復之友像幸福的青鳥邁向健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是康復之友最堅定的靠山,呼籲社會大眾給予康復之友更多的接納與關懷,並支持、協助於社區平等、自立生活,讓臺北市成為更友善的城市,保障康復者的權益。若您對青鳥盃相關活動有興趣,敬請洽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聯絡電話 (02)27263141分機1006。 臺北市青鳥盃康復之友運動會活動流程: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單 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地 址:臺北市市府路1號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黃喬偉科長 (02)27208889轉6359 …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問題日益嚴重,令許多家長束手無策。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8年已將「網路遊戲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當孩子玩網路遊戲的行為逐漸失控,並且已對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時,就得留意「網路遊戲成癮症」是否找上門了!民眾如有相關疑問,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由專業人員提供即時協助或後續支持。 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針對國內8,110位兒童青少年玩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相當於每100位玩家中就有3位具有成癮症狀,且此項數據略高於西方的盛行率1%左右。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暨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強調,判斷網路遊戲成癮症的關鍵並非僅於遊戲時間長短,而是必須檢視是否出現「失控造成生活失能」。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可歸納成三個核心指標,提供民眾作為網路遊戲成癮症的初步判斷:無法控制的想要玩網路遊戲。生活中以網路遊戲為優先,而忽略掉其他的日常活動。即使知道網路遊戲已經影響到個人日常功能(包含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的運作,卻還是持續玩網路遊戲。當上述三項狀況至少持續12個月的時間,就可能達到網路遊戲成癮的程度了。 林煜軒醫師建議家長應從「了解」孩子現實生活中的困境開始,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世界,可能與日常的需求未獲得滿足有關,像是長期家庭或人際關係不良、學習成果不佳等,當孩子出現因網路遊戲而日常作息顛倒、拒學等情形時,家長不以時間限制為手段,而是試著在生活中增加、平衡現實生活中的滿足,協助孩子回到現實世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潘俊宏表示,兒童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成癮個案,對遊戲以外的事物容易有專注力不足的現象,也經常合併情緒憂鬱、焦慮等困擾,有許多孩子是因為在學業、交友上受到挫折,或是受到家庭內負面情緒影響,而遁逃到遊戲裡的世界。此外,由於遊戲的感官刺激,過度活化腦部成癮迴路,影響到其他心智活動發展,也可能造成孩子的思考判斷與衝動控制力變差等問題。家長若採用突然強制斷網、杜絕孩子網路遊戲等方式,常會出現親子間的激烈衝突,嚴重時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傷、自殺或暴力行為,家長在介入處理時也要小心避免情緒的激烈表達。 潘俊宏主任提到,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設有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提供網路遊戲成癮門診及追蹤,家長若是及早發現問題,可陪同孩子就醫諮詢,就醫目的並非是要給孩子貼上疾病標籤,而是為了讓孩子與家庭回歸正常生活。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家長平時應多關注孩子平時使用網路的狀況,多抽空陪伴,才能避免成癮的問題趁隙而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北市衛生局、教育局及市立聯合醫院持續於社區及學校辦理網路遊戲成癮防治相關宣導;另北市有114間網路成癮之醫療院所及心理諮商機構資源地圖(https://reurl.cc/K82yMM連結),可提供醫療門診、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等服務;並且在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官方網站(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連結)亦有提供網路使用習慣量表及中文版網路遊戲成癮量表,可做自我評估網路成癮程度,相關資源皆可於該網站查詢,歡迎民眾多多運用。附件1-中文版網路遊戲成癮量表(IGDT10).pdf附件2-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4題版).pdf附件3-臺北市網路成癮個案服務資源清冊.pdf
為呼應台北市政府推動「婦幼友善」醫療政策,並強化婦女與兒童照護服務,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婦幼中心斥資整修,打造嶄新的婦幼整合病房,於114年5月9日啟用。全新病房以「溫馨、安全、舒適」為核心設計理念,結合人性化設施與空間規劃,提供婦幼病人更加完善的住院與照護體驗。另外為了提升安全防護,婦幼中心產科病房全面實施門禁管制,嚴格控管出入人員,僅限相關醫護與授權人士進入,確保產婦與新生兒的住院安全,讓住院家庭更安心。除了硬體升級外,中心也同步啟用多項全新功能設施,包括提供安心且隱密的檢傷環境,打造具人性化關懷的一站式採檢服務、可提供即時檢查的婦產科超音波室,舒適的衛教等候區,可於候診時間同時了解產前、產中、產後與手術照護知識,強化自我照護能力,另於病房區設置親子閱讀角落,鼓勵家屬與幼兒共享閱讀時光,營造溫馨互動的療癒環境。此外,婦幼中心也整合生殖中心、超音波檢查室、產房、產後病房與婦科手術病房,形成「一條龍式婦幼照護服務」,讓婦女在同一醫療體系中即可享有從備孕、懷孕、分娩至產後復原的完整照護流程。不僅提升就醫便利性,更強化醫療品質,提供婦幼民眾身心靈全面照護的醫療環境。院方強調,此次整修與升級旨在提供婦女與家庭更有溫度、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未來也將持續以病人為核心,打造更完善的婦幼健康照護體系。
來自美國多州的衛生福利部代表團日前參訪位於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運的「廣慈住宿式長照機構」,實地了解我國長照與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與實務運作。代表團成員包括來自科羅拉多州、康乃狄克州、肯塔基州、紐澤西州、北卡羅萊納州等地的衛生福利官員,並有兩位來自杜克大學的教授——Pikuei Tu與Cheryl Lin隨團參與。此行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林陳立、忠孝院區院長何清幼與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執行長吳岳霖陪同導覽。代表團此行除參訪照護設施與復健空間外,並與院方團隊就長照制度、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銜接機制及跨領域合作進行深度座談與經驗交流。外賓一致讚揚臺北市在整合醫療與長照、打造無縫接軌的照護模式上展現的創新與實效,認為此模式對美國各州面對高齡社會挑戰具有重要借鏡意義。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103年推動PAC制度,涵蓋脆弱性骨折、創傷性神經損傷、腦中風及衰弱高齡等病症。然而,部分完成急性期治療的病人仍需長期復健,卻受限於居家空間與照顧人力,復健成效常受影響。廣慈住宿式長照機構自112年底啟用,專注承接這些仍具復健潛力但需持續照護的個案,建構起醫療與長照整合的中介平台。住民除獲復健師到機構內提供專業指導外,更可直接銜接同棟大樓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信義門診部的醫療資源,達成「醫養合一」的整合模式,提升復健品質與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機構導入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謝雨珊主任所主持的教育部計畫,結合新型智慧復健科技如「啟而走」機器人與「鏡像手」系統,不僅提升復健效率,也培育智慧照護人才。截至目前,廣慈住宿式長照機構已服務超過114名住民,其中出院者超過七成五成功返家,實現回歸社區生活的目標。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執行長吳岳霖指出,目前長照床位需求殷切,尤其具備復健能力的機構更為稀缺。在聯合醫院總院長的支持下,院方正積極整合資源、補足人力,期望於今年底前新增31張床位,擴大服務量能。此外,代表團亦參訪台北市社會局所屬之南區輔具中心與視障者生活重建中心,對台北市推動無障礙社區建設的全面性與細緻度深表肯定,表示此行收穫豐富、印象深刻。
為迎接溫馨的母親節,並提升內湖區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內湖警分局「內湖警會講宣導團」於母親節前夕積極展開多項交通安全宣導活動。 在潭美國小日前舉辦的「愛.FUN.閃~感謝祭」園遊會中,內湖警分局「內湖警會講宣導團」積極參與,透過生動活潑的講解並贈送特製宣導小零嘴,向參與的師生與家長宣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活動中特別針對兒童乘車注意事項與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安全等議題進行宣導,提醒家長與孩子們注意交通規則。 與此同時,「內湖警會講宣導團」亦與深耕內湖地區的中華郵政合作,選在大湖公園設置交通安全宣導攤位。藉由公園的休閒人潮,向更多社區民眾傳遞酒後駕車危害以及車輛停讓行人等交通安全知識,提醒民眾在享受假日悠閒時光,仍應注意交通安全。 內湖警分局表示,將持續開展交通安全宣導工作,針對不同民眾採取不同宣導的方式,以期能更精準地提供各年齡層所需要的交通安全知識。希望透過警民共同努力,讓所有內湖居民都能「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114年5月9日(星期五)上午9時30分舉辦「仁愛72 健康同樂」72週年院慶活動,當天活動內容豐富,包括園遊會闖關活動、子抹車啟用儀式及四西病房全新啟用儀式,邀請市民共襄盛舉,一同歡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成立72年,一直以來秉持「照顧市民健康、守護弱勢族群」之使命,堅守在地服務,積極推動社區健康促進、長者照護與婦幼服務,並且持續優化醫療流程及推動智慧醫療,提升市民就醫品質與便利性,來守護市民健康。活動當日也將舉行的「子抹車啟用儀式」,這部由松山慈祐宮所捐贈的子宮頸抹片檢查車將深入社區,提供婦女便捷、隱私性高的檢查服務,落實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理念。另外,歷經數月整修打造全新的「婦幼中心」,改造後的中心空間寬敞、色調溫馨,除了提供舒適友善的就醫環境,也整合婦產與小兒服務資源,提升婦幼照護品質。5月9日院慶活動當日不僅歡慶72週年院慶,現場更舉辦闖關活動,宣導病人安全及醫病共享決策,提供民眾營養諮詢、減重戒菸諮詢,也提供癌症篩檢,完成任務後還能獲得小禮物一份,歡迎市民來參加,讓我們一同「健康同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卓育欣科長 1999轉1230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發稿日期:114年5月9日】【主題:北市攜手瑞昱半導體及臺師大,產官學研合作共推高中職教師AIoT實作培訓!】【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下稱教育局)為推動人工智慧與物聯網(AIoT)教育向下扎根,特別與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林政宏教授及瑞昱半導體攜手合作,辦理高中職教師「AIoT主題工作坊」,協助高中職教師強化AIoT實作與教學能力,期望藉此發展高中職科技領域課程品質。 林政宏教授受訪指出,本次工作坊以實作導向為主軸,由團隊引導現場教師親自操作瑞昱提供之Ameba82邊緣運算平台,從環境建置、資料收集、AI模型訓練到邊緣部署,體驗完整AIoT應用開發流程。課程設計由臺師大教師團隊精心規劃,結合理論與實作,確保參與教師能「帶得走技術、用得上教學」。此外,本次課程也特別使用由瑞昱半導體開發、免費提供「Ameba82開發板」與AI模型範例,為未來產、官、學、研合作奠定基礎,期盼未來能夠攜手促進資源共享與教育推廣,推動高中職、國中小教師工作坊或認證機制,提供完整且便於操作的課程,培養學生科技素養與創新應用能力。 教育局表示,AIoT智慧聯網是未來產業發展重要趨勢,希冀藉由簡單易懂、容易操作體驗活動開始,引導學生輕鬆學習如何使用「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數位裝置或開發版,發想生活情境問題解決策略,甚至將科技專業素養落實到真實生活情境,培養未來產業人才,在臺灣的各式傳統產業中也能夠融入AIoT技術、帶動產業轉型。 現場「臺北市STEAM及新科技發展辦公室」曾慶良老師受訪時說明,老師經過工作坊學習後,回學校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課程範例及開發版進行發想與學習,甚至有學生可以完成計算機、零錢辨識、課堂打瞌睡辨識、快速訂便當及轉角防止衝撞辨識等專題作品,而這些創意,也會激勵老師帶領學生一同參與各種展出或黑客松競賽,落實教育局「以競賽激勵學習動機,以學習歷程代替評量」的科技領域教學策略! 教育局表示,本次合作是「STEAM及新科技發展辦公室」跨出產官學研合作的重要一步,除了教師工作坊外,也預告會在暑假推出系列的「AIoT帶狀課程營隊」,並將持續和臺師大教師團隊研議共同培育師資,投入本市「高中職新科技學程」教師培訓與課程內容開發作業,改善科技領域教師不足問題,並藉由產業第一線經驗,引導學生瞭解最新的全球科技應用趨勢,啟發更多學生對AI與物聯網的學習興趣與應用潛能。」 教育局新聞稿1140509北市攜手瑞昱半導體及臺師大,產官學研合作共推高中職教師AIoT實作培訓!.pdf